機械設備
新型農用機械設備小型化,新型小型農業機械
2024-08-09 23:29:21 機械設備 0人已圍觀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新型農用機械設備小型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新型農用機械設備小型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人工割麥子一天收幾畝?
1.一個體力正常的中年婦女,手工割麥,每天大概0.8~1.2畝。包括拴捆成把,不包括背回去。
2.一個體力正常的中年男子,每天割麥大概在一畝左右,包括背回去,但是不捆。
3.如果運輸方便,割下來過后就放在板車里運回去,少了捆拴這道工序,割麥的效率可能會高一點,但不到一畝半。
4.人工割麥的最大難處是彎腰、手工鋸斷麥桿。所以腰酸背疼腿抽筋。大太陽曬著 揮汗如雨滿面塵土常態。
5.四川云南貴州甘肅等地很多地方“地無三尺平”,地塊面積小而且零碎,交通也不方便。給播種收割運輸造成了不少的困難。發展機械化耕作,任重而道遠。寄希望于土地整理,也寄希望于農業機械小型化,當然利用當地的特殊地質氣候環境種一些特種經濟作物,也是一個好辦法。
世界上第一個耕田機?
世界上第一輛拖拉機是法國的阿拉巴爾特發明的。
1851年,英國的法拉斯和史密斯首次用蒸汽機實現了農田機械耕作。有人把這看作是農業機械化的開端,但當時他們的辦法是把蒸汽機安放在田頭,用鋼絲繩遠遠地牽引在田里翻耕的犁鏵。
后來隨著蒸汽機制造技術的進步,1856年法國的阿拉巴爾特發明了最早的蒸汽動力拖拉機。出現了小型化的蒸汽發動機,把它安裝在車輛底盤上驅動車輪行駛,使它能夠從地頭開進田地里直接牽引農機具,這才誕生了拖拉機。
1889年,美國芝加哥的查達發動機公司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使用汽油內燃機農用拖拉機—“巴加”號拖拉機。由于內燃機比較輕便,易于操作,而且工作效率高,故它的出現為拖拉機的推廣應用打下了基礎。
現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模式,能否實現“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
每家就那么幾畝地,實行農業機械化有實紀困難,為了那幾畝地也不值得購買機械設備,無用武之地。春耕花錢雇用種糧大戶人家把那幾畝旋耕一遍,在用人力兩天就把幾畝播種完了。打上封閉藥,就等著秋天收割了,客觀條件擺在那無需機械化生產。
農業機械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用機械取代人工要達到的目標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就目前看,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耕、耙、種、收、加工等環節幾乎都實現機械化了,但機械化應該帶來的降低生產成本結果并未實現,主要原因是經營主體的規模過小,沒有形成農業區域化種植,也就是說,從面上到點上都過于"小農化"、"自然經濟化",這種生產模式各個環節互不銜接,導致了農業機械作業效率的高本低效。
農業是個系統工程,要提高農業產出,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必須對現有的不同作物種植區進行科學的區域規劃,完善區域農業經營主體組織構架,并根據規模化經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國土整理,科學布局田、水、路、居及服務設施,象工業流水線一樣,讓流程平臺化,讓生產過程機械化,讓產品標準化,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
你這問題我認為多方面的,請讓我慢點回答。耕種和收割是不能的。講點原因,依我個人條件,我村是以產代地,分一至七等,大塊地不過400平方,別說大型農機具,小型12馬力拖拉機,你說怎么轉彎,掉頭?收到的農產品集中一起可以機械加工,可,能集中嗎?產品不同。能集中,但不是農村的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新型農用機械設備小型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新型農用機械設備小型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